承压前行 稳步回升——新老虎机平台规模以上服务业上半年运行分析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七次党代会精神,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和内外部风险挑战,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下行趋势有效缓解,服务业运行积极变化增多,对经济恢复性增长起到更大支撑作用。
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2.5%。比1-4月增长0.6%,比一季度高19.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其中参与GDP核算的重点行业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6.7%。高于一季度38.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8.2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四。5月当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环比增长18.6%。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增速汇总表 |
|||
指标 |
营业收入 |
||
1-本月(万元) |
同比增长(%) |
比1-4月增长(%) |
|
总计 |
272138 |
12.48 |
0.04 |
铁路运输业 |
18469 |
1.81 |
-6.45 |
道路运输业 |
793 |
-53.02 |
1.93 |
水上运输业 |
24.8 |
-71.95 |
-1348.42 |
航空运输业 |
54.8 |
-8.97 |
-28.56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161037 |
7.79 |
-0.17 |
邮政业 |
11364 |
9.56 |
2.25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41965 |
3.93 |
3.35 |
物业管理 |
315 |
57.3 |
10 |
租赁业 |
35.8 |
0 |
|
商务服务业 |
3744 |
3.13 |
8.45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24453 |
182.18 |
41.9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2882 |
24.49 |
-30.93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4143 |
7.17 |
-103.78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1490 |
-12.34 |
2.62 |
居民服务业 |
947 |
-11.55 |
3.03 |
卫生 |
238 |
77.67 |
59.52 |
社会工作 |
184 |
-21.04 |
-19.36 |
上半年分县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情况表
一、运行特点:
(一)从行业增速看,8大行业6升2降,行业增长面逐步扩大。其中6增行业:交通运输业规上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比1-4月下降6.4%,高于一季度23.4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同比增长1.8%,高于一季度28.4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下降53%,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部分道路运输企业,受疫情和燃油价格过高双重影响,丢失业务定单,业务量减少。仓储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高于一季度19个百分点。租赁商务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高于一季度21.6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02%,比一季度高98.3个百分点,种子研发企业进入种子培育及推广旺季,对行业形成有效拉动。卫生和社会工作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比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物业管理规上企业同比增长57.3%,高于一季度32个百分点。2降行业:居民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5%,重点企业受行业竞争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7%,下拉行业增速11个百分点。环境治理业规上企业同比下降12.3%,比一季度回落88.6个百分点。
(二)从区域发展看,总量较为集中,地区间发展不均衡。营业收入总量占比前三位的是北安市、嫩江市和爱辉区,占比分别为28%、24%和24%。营业收入增速前三位的是嫩江市、孙吴县和逊克县,增速分别为193%、130%和47%。从行业分布看,爱辉区规上企业8个行业19户,北安规上企业6个行业10户,其余县区多以仓储业为主,企业数量少,行业结构单一。
(三)从重点行业看,科技服务业贡献突出。我市共有4个行业、23家企业参与GDP核算。重点行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其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9%;租赁商务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居民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55%。其中科技服务业拉动重点行业16.8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业下拉重点行业增速0.1个百分点。
(四)从先行指标看,有升有降。上半年,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0.5%,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3%,呈快速恢复态势。铁路、公路客运量下降59.5%和42.5%,货运量下降8.9%和3.9%,航空旅客吞吐量下降68.2%,疫情多点频发冲击客货运市场,各主要运输方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二、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结构亟需优化。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电信等基础性行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发展相对滞后。新业态规模较小,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4%,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服务对象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动能略显不足。
(二)企业整体规模有待提高。缺乏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市服务业还没有大型企业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近90%的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大部分企业依据传统经营方式,经营方式落后,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高,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产生较大波动.
(三)企业预期仍不乐观。据规上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景气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仅占4.7%的企业下季度用工计划会增加,多数企业对预期经营状况持谨慎态度。从政策落实情况看,44.2%的企业在政策帮助扶持下实现发展,政策依赖性强。从预期情况看,32.6%的企业对下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表示乐观,65.1%的企业对下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表示不乐观,企业经营信心不足。
三、相关建议
(一)部门合力,加强企业入规入统。各部门继续增强合力,严格落实分工责任,对本行业的企业认真进行梳理排查,凡是营业收入达到标准的企业,都严格按照申报要求,及时收集资料,履行申报手续,争取尽早入统。建立后备企业名录库,对暂时不能入统的成长型企业密切关注,确保符合要求的单位尽早进入规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为全市规上服务业发展注入增长持续动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全面复苏。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惠企优惠政策,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也应该看到,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不同行业对政策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困境还需要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建议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针对不同行业适当延长部分惠企政策时限,确保惠企政策实效得到充分释放。
(三)积极引导,促进消费加快回暖。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黑河作为旅游热门城市,要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加快恢复文旅消费,挖掘周边游、短途游等旅游产品,鼓励发展假日经济和夜经济;通过发放消费券、优惠券等,推动商旅文融合消费等方式,鼓励居民释放消费需求,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文化、旅游、娱乐和教育等服务业行业重新崛起。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促进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满足居民服务消费提档升级需求,加速服务业消费回暖。
审核:范若飞
【关闭】